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很多,個個都是父母眼中的“寶”。家裡的“小皇帝”。所以一部分同學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普遍,在人際交往上稍顯被動。另一部分同學有來自學習和面臨就業的壓力,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些問題,導緻心理嚴重受到損害。然而,在全球化發展浪潮下的今天,社會勞動分工日趨複雜和精細。僅憑一人之力,已經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所以,擁有一群小夥伴、擁有一個知己很有必要。借此活動,本班特舉辦這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來幫助同學解決問題,為同學們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條件,提供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本次心理活動于2017年4月25日上午10:30在和劑書院甲座105教室開展。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要在一個彼此陌生疏遠的人群中快速地建立起一個團體,最好的方法就是給這群人一個共同的任務。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發地分工、合作。最後我們會驚喜地發現,當他們完成了任務時,團體就會建立起來,友情也會建立起來。他們會在合作的過程中彼此了解、彼此欣賞、互相鼓勵。感受到集體的智慧,團結的力量,感受的友情的重要。
本次活動由全體同學參加,共分為三個部分。活動一:心靈寄語。打開心扉,常有愛的海洋,一卡片的形式展覽,寫下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或是某一瞬間的體驗貨感受,内容可涉及立志、感恩、信任、價值追求、理想與情感等各方面;讓全班同學共同分享,共同交流,增進友情。心理圖片展和心理知識展。用展報或海報的形式,分别設立心存感恩展闆、圖片展闆、心理健康知識展闆等。活動三:心理電影展播;心理委員吳明富組織同學們觀看有關友誼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影結束後,同學們都有很深的感觸。
通過此次心理活動,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友誼的可貴,讓我們懂得生活就是一張沒有染色的畫,染色的筆就是多彩的友誼;泥土開始隻是一片黑,點綴的是那綠色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千金易得,朋友難求。朋友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友誼的人,就像生活在寂寞的荒野;缺乏朋友的人,就會感到人間的孤獨。人們需要友誼,是因為真誠的友誼可以使人奮發,使人欣慰,使人快樂,使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