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争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如何,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心态如何。現在的大學校園早已不是象牙塔了,同學們普遍感到很迷茫,找不到方向,消沉,不積極,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現實的壓力已經直接投射到每個學生的身上,比如說求學、戀愛、就業等等這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一些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大學校園内抑郁、出走、自殺、跳樓等事件經常發生,還有一些惡性傷害案件也時有發生。如何深入了解同學們心理狀況,并以積極、健康、正确的方式引導同學們健康成長已經成為了擺在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這次于2017年5月24日上午10:10于和劑書院甲座105教室開展“遇見更好的自己”為主題的心理活動。
心理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自控力像肌肉的力量一樣是有限的,任何有意識的行為都會或多或少的消耗自我控制力,這種消耗會反映在血糖、心率、呼吸等的變化上。當承受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時,我們的自制力會受到抑制,更容易幹出蠢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情緒低落并不意味着我們會馬上會無節制的飲食或消費,大腦會傾向于使我們回到固有的行為習慣。換言之,如果我們建立了良好的習慣,就能在疲憊或憤怒時不會錯的太離譜。
如何為自己設計習慣培養計劃?
同學們進行了熱烈讨論,最後得出了以下結果。在制定個人習慣培養計劃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次隻添加一個好習慣。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保證一次隻添加一個習慣,集中精神避免分散有限的自控力,避免因難度過大而放棄整個培養計劃。 為你的習慣設置一個具體的目标。你為自己設定的習慣應該是可量化和便于執行的,比如 “每天早起”,“為演講做準備” 就不是有效的習慣設定。請把它換成“每天6:30起床”,“每天花30分鐘準備演講”。 不要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标。如果你平時很少健身,就不要制定每天跑步5000米的計劃。習慣的培養應當循序漸進,确保自己一定能夠完成。 把你的計劃告訴你的親人或朋友。你可以請他們來監督你,或者僅僅是把你的計劃放在大家能看到的地方。這樣會使你在堅持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更有動力。當然,你也可以邀請他們一起來培養習慣。 不要輕易放棄。如果你有幾天沒有完成計劃,千萬不要放棄。不要過分自責,不完美的堅持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如果你現在放棄,那麼隻會回到原點。
總之,對于希望養成某些習慣的人們來說,堅持才是王道。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都能遇見最好的自己。